作者:电丸科技AK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read/cv10254498
出处: bilibili

早在2015年,Musk就提出要在太空部署卫星,为地面传输互联网信号。而当时,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企业家式的空谈。因为很多人觉得,SpaceX的成功让Musk愈发膨胀。从2021这个时间点上回顾之前所有对Musk的嘲讽和批判,会发现那些人全都被打脸了。Musk吹过的牛都一一实现了。

想上天,得有个火箭

目前地球近轨道运行着1100多颗starlink卫星。北美地区已经开通了测试版服务,运行良好。而且在2020年末,SpaceX 还从联邦通讯委员会(FCC)获得了8.8亿美元的资金支持,去帮助美国乡村地区接入互联网。

火箭,飞船,卫星,电动汽车,电池。所有一切其实都指向一个终极目标——登陆火星。现在没人觉得这是句笑话,未来感觉就在眼前。

Musk开创的这一系列伟大的事业,也得从他梦想登陆火星开始。想上天,得先有个火箭。

出身南非,在加拿大上了两年大学,来到美国,又上了三年大学,取得经济学和物理学双学位。小时候的Musk喜欢编程,也喜欢看阿西莫夫(最伟大的科幻作家之一)。大学毕业后,顺利进入斯坦福念应用物理与材料科学博士学位。然而在入学两天后就辍学,因为他已经很清楚自己想进入的领域:互联网、新能源、太空。

后来的故事所有人知道,他是第一波互联网浪潮的新贵。Zip2和PayPal让他成为亿万富翁。按照剧本,他应该成为风险投资人,投互联网产品,一些成功,一些不成功。成功的投资会带来巨大回报,就算失败也是九牛一毛。不论怎样,坐等财富慢慢累加就行。可他满脑子想的还是人类上火星这件事儿。

2001年,通过一笔捐赠,Musk加入了一个由一群科学家组织的火星社团。他们在沙龙里讨论火箭,讨论外太空,讨论人类移民,讨论将小白鼠送到火星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更硬核的话题常常被提起,也就是火星绿洲。 简单来说,就是利用火箭将温室送到火星,然后在火星表面土壤培育植物,由植物产生氧气。而且还要想办法,让这些在火星上的温室能把信号发回地球,以便实时监控植物状态。说不定starlink计划的萌芽就是在这里产生。

不差钱的马老板也开始资助各种太空实验项目。为了快点实现将老鼠和植物送向火星,2001年10月到次年2月,马老板和团队成员往返莫斯科多次,希望低价购买三枚合适的洲际导弹。为什么去俄罗斯呢,因为这里是除美国之外火箭技术最强的地方。而且,美国的火箭,即使亿万富翁也负担不起,单次费用高达6500万美元。

谈判还是崩了,有报道说是俄国技术专家不尊重Musk,觉得他只是个夸夸其谈的暴发户。饭都没吃完就散场了。也有人说是火箭太贵了,一个导弹(火箭)要800万美元。总之这肯定是场不怎么愉快的会面。

回美国的飞机上,团队成员喝着伏特加解闷。不一会,Musk把电脑举到他们面前说“我觉得我们能自己造火箭”。电脑上显示着的是Musk计算出的火箭制造成本。

说干就干。2002年6月,Musk创立了SpaceX,地点位于洛杉矶郊区,是一个占地7.5万平方英尺的仓库。这个仓库就像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那种制造火箭或是飞机的大场地。科学家,工程师,工人在这个巨大的顶棚下互相协作。

秉着快速迭代的思想,SpaceX先设计制造小型的运载火箭,也就是猎鹰1号。研发并试飞猎鹰1号是SpaceX积累经验的重要时期,也是最困难的时期。猎鹰1号总共飞行了五次,前三次都失败了。在进行第四次发射时,公司陷入财务危机,甚至雇不起工程师,Musk更是亲自上阵担任首席设计师。据说,当时的猎鹰1号开发成本已高达9000万美元。而Musk作为老板,不止一个公司在亏钱,成立了5年时间的Tesla,在投入了数千万美元之后,也还没造出来一个能上市的产品,每个月光流水支出还要400万美元。

猎鹰1号的第四次发射真的成了“最后一根稻草”。2008年8月,SpaceX创造了历史。人类历史上第一支私人公司投资的火箭一飞冲天。为了这一刻,Musk不死不休地钻研了6年。

目前SpaceX的火箭型号

有了资金,有了这6年的经验,SpaceX开发了猎鹰9号系列。从2010年至今,这一主力机型完成了112次飞行任务,仅仅失败过2次。虽然猎鹰9号的开发成本达到将近3亿美元,但它却为公司带来上百亿元的收益。

猎鹰9号可以说是世界最先进的火箭之一。垂直降落,反复使用,强大的载力,极低的运行成本。可以说没有猎鹰9号就没有starlink的快速部署。

猎鹰9号释放60颗starlink卫星

如今的SpaceX已然如火如荼,除了火箭,还发展了其他几大项目:

  • 引擎:自公司成立以来,SpaceX开发过三个系列的火箭引擎。主力型号Merlin,退役的Kestrel,以及控制推进器Draco。目前还在研发一款新的发动机 Raptor。

  • 太空飞行器:Dragon 号,它是典型的锥形弹道舱,能带货能拉人,最多能载7名宇航员。Dragon号已经为国际空间站进行了多次补给运输。

    Dragon
  • 星舰(Starship): 之前叫做BFR(Big F… ing Rocket),后来改名 Starship,是星际运输系统的关键硬件,未来将替代猎鹰9号系列和Dragon。星舰既能执行地球轨道任务,并且还能完成星际运输,啥都能干。

  • 可重复发射系统:通过改造驳船,使其变成无人驾驶着陆台,能够配合火箭精准着陆。让人印象最深地莫过于位于大西洋的一个自主无人船,它有个浪漫的名字“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”。除了驳船,SpaceX还在改造钻井平台,试图将它们建成浮动发射平台,为发射星舰做准备。

  • 当然了,还有AK在视频里讲过的starlink项目。

就像视频中提到的,starlink意在为北美偏远地区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。即使是在发达国家,也有10%~20%的人口享受不到良好的网络服务,这是一块不小的市场。

目前starlink在三年里发射了20次卫星,数量达到1100多颗。在2021年,SpaceX计划每两周发射一次,每次60颗。

去年年底starlink开通测试服务,月租费99美元。此外,用户还要购买相应的设备用来接收卫星信号。其实卫星通讯一直都有,只不过价格高,品质差,有数据限制。但starlink比常用的通讯卫星体积小,且布置在近地区轨道,能极大减少延迟。是在真正意义上满足了普通人上网刚需。

凭着众多技术积累,starlink在这个领域遥遥领先。老牌的卫星通讯公司是被淘汰的存在。新的竞争对手几乎没有。眼瞅着亚马逊的Project Kuiper和加拿大的TeleSat还没发第一个卫星呢,像样点儿的OneWeb虽然发射了74颗卫星,但由于疫情原因,公司最终申请破产。

倒是有传言称一家中国企业计划发射超过12000颗卫星,用以服务全球宽带市场。并且这家公司已经向国际电信公司提交了频段申请。结合前段时间的两会快讯,这一消息大概率是真的。

即将开始的太空卫星竞赛也让科学家们产生了担忧。过多数量的卫星会产生更多太空垃圾,并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天文观测。据估计,自人类开拓宇宙空间以来,被发射到地球之外的物体有10000多个。而starlink一家公司就计划在2024年之前发射10000颗卫星。

英国上空看到的starlink卫星

SpaceX公司也全力配合开发VisorSats来降低反射率,调整卫星角度和高度,开发碰撞系统以避免卫星碰撞损毁,产生碎片垃圾。

这个世界需要想象力

饰演《钢铁侠》的罗伯特·唐尼将Musk比作霍华德修斯,如果你看过小李子演的《飞行家》,你会明白唐尼在说Musk是个梦想家。

今天,Musk被人捧为宇宙之神。或许很多人对这种神话感到厌倦,厌倦他在Twitter信口开河,搅乱资本市场。可要知道,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亲手创造的。当年的Musk在卖了Paypal之后也可以选择像比尔盖茨或扎克伯格一样,利用手中的钱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,或是当一个成功的风险投资人。而他却不断开拓新的领域,从SpaceX到Tesla,从太阳能公司到starlink,将自己的雄心和事业放在地球之外。

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的一步,是美国的第一步,也是人类的第一步。但探索宇宙的野心和步伐似乎也冻结在那一张灰色的照片里。 看着今天的历史课本里还在缅怀曾经的光辉让人感到沮丧,没有新的故事了吗?燃油车技术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,拜托,怎么还是燃油车?直到Model S上市;在第一颗火箭发射后,火箭回收技术不就应该提上日程了吗?直到猎鹰9号击破长空。众人哗然,太酷了,这才是这个年代应该有的东西。

人们很忙,忙着在股市里搅弄风云,忙着在政治中长袖善舞,忙着管别人家的闲事儿。我们困囿于生活中的柴米油盐,但还好,总有人怀有一颗要把乾坤扭转来的决心。

Musk收购Tesla是因为他当时的代步工具,一辆燃油迈凯伦。这些高高在上,技术迭代又慢的燃油车实在是让他感到厌倦。但当他遍寻市场,居然没有一辆能够拿的上台面的电动车,面对这种需求缺口,他只能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了。如今的Tesla惊艳无数人。随后各大厂商豪门纷纷效仿,将眼光投射在这一领域。Musk却不以为然,他对任何事物都有解构的能力,在他看来,Tesla是这个世界早该拥有的东西。我们惊叹于他的创造力和行动力,殊不知,到底是他改变了这个世界,还是这个世界本来就孕育着这种可能。

他在社交软件上表现出来的挑剔与不屑,成为别人攻击他的由头。但挑剔何尝不是一种态度,正因为他的挑剔和对现下生活的不满,才促使他成为了今天独一无二的马斯克。

当我们的目光聚焦在Tesla,当我们凌晨时分还在关心SpaceX的发射实验,我们必须承认是Musk唤醒了无数人心中原始的冲动和想象,不受任何框架和边界的制约,世界可以是我们无限想象的样子。世界更不仅仅是一场政治博弈或金融风暴就能定义的,信息革命不是终点。尽管去造梦,抛弃狭隘与局限,让幻想照进现实。

You may say that i’m a dreamer, but i’m not the only one.